介绍:北京天桥茶汤李历史悠久,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1介绍北京天桥茶汤李历史悠久,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介绍:
北京天桥茶汤李历史悠久,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
1介绍
北京天桥茶汤李历史悠久,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坐落于北京天桥的李记茶汤绵软细腻,香气夺人,他们的茶汤有十几个品种,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与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茶汤制作是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糜子面;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当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开水将面糊冲熟;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目前茶汤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进步出了鲜菱角茶、珍珠奶茶、奶昔、圣代等;特别是鲜菱角茶还具备清毒、利尿、解酒等保健效果。
从1858年开始就在老北京厂甸设摊儿的茶汤李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了,1886年迁至天桥后更是名声大噪。
1994年,茶汤李恢复了老字号经营,现在总店仍设在天桥附近(永安路107号),第三代传人李廉忠老人今年已经81岁了,其膝下的三男三女都继承了他的技术,收拾着近30家茶汤李的专营店、柜。
茶汤李可能是私人经营的老北京小吃里网点最多的一家,在北京的不少大型百货商场和超市里都能见到其专柜,所售商品使用统一加工、统一配送。茶汤系列包含茶汤、油茶、杏仁茶、藕粉等八九个品种,每一个品种都是手工炒制,经过粗、中、细三遍过筛而成,1斤粉经过这样炒制总是只剩6两多。吃时温水调粉、开水冲沏,辅以白糖、果料、花生、芝麻、核桃仁等佐料,用特制的长柄小铜勺一小口一小口地舀着吃,不能搅拌,不然?了就不美味了,要让白糖向下慢慢渗入茶汤内,如此茶汤才稠而不腻,甜香绵细。这样的茶汤3块钱1碗,假如想慢慢品尝,还可以花10块钱买1袋封装好的茶汤系列炒面带回家去喝。
2店址介绍
茶汤李大栅栏店地址:前门大栅栏西街33号青云阁内。
3茶汤李介绍
茶汤是北京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源与蒙古族的油茶。虽然名字里带茶,但和茶叶没什么关系。北京茶汤制作分为磨面和冲泡。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为面茶专用的糜子面。吃的时候,先取适当的糜子面放入碗中,用适当的温水将它调匀成面糊状,再用汤壶中烧开的水将面糊冲熟,洒上芝麻、糖桂花、红糖或者白糖等八种调料,所以也叫八宝茶汤。
清咸丰年间,茶汤李开创者李同林以做茶汤等小吃出名,曾为清宫慈安、慈禧制作茶汤等食品。慈禧过世后,应太监魏公公邀请在东安市场设置摊位,专营茶汤、油茶、元宵、扒糕、凉刮条面等小吃。到了民国,茶汤李一年里的大多数时间都扛着他们冲茶汤用的大铜壶东奔西走赶庙会,那时京城庙会有前门外和安定门外的两个精忠庙,左安门内的慈仁寺、法藏寺,虎坊桥的王道庙,琉璃厂的延寿寺、火神庙等。李同林的儿子李世忠自幼随父赶庙会,掌握了家传的技术。
1934年,白塔寺喇嘛邀请茶汤李第二代传人李世忠在白塔寺山门前设摊,冬季经营茶汤、油茶、元宵,夏季经营扒糕、凉粉、刮条面。虽然以寺院门洞作为实体门店仍然看上去简陋,但毕竟有了固定的店址,于是原来卖茶汤用的单板案子也跟着升级为双合大条案,条案四周用竹条包住,以圆铜钉连接。整个条案6米长,案面上刷清漆,极为清洗、光滑。案上所置用于盛放原材料的木盒、碗、盘、碟、勺等均十分讲究,木盒长60厘米,高12厘米,每年都用清漆油一遍,因此几十年之后依旧光亮鉴人。而这张细细长长的条案上还聚集着从明嘉靖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瓷器,一色儿都是官窑出品,件件都可称为茶汤摊贩的镇摊儿之宝。如今李家人还珍藏着这整套器具。
茶汤李选料考究,做工独特。李家有专用磨房,以毛驴拉磨把糜子米磨成粉,然后再过萝筛细。据了解要想让茶汤味道纯正,非它不可。茶汤李的绝活有三。其一是用大铜壶冲茶汤。冲荼汤时,身子站在挨近壶嘴的地方,对壶使拉劲儿,当滚热的水溜儿冲出壶嘴时,拿着碗的手顺水力下沉追着水溜儿走,沉到底儿后再往上提,热水则把碗内的糜子面全部冲熟。这套功夫看以简单.其实非常难学会,火候不到比较容易使冲出的茶汤生心儿(中间部分冲不熟)或烂眼儿(四周冲不熟)。其二是当茶汤李的技艺进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早晨出摊只须冲上两碗茶汤便可依据茶温了解当每天气状况,赛过天气预报。其三是扣碗茶汤。冲得茶汤后,碗底朝上扣于条案上顺手一推,让碗在丈八长的条案上滑行,然后用手接住并将碗翻转过来浇糖,碗中茶汤不流不洒维持原样,条案上无一滴茶汤洒落,堪称绝技。茶汤李冲出的茶汤就跟蜡团似的,若用片儿勺切开,便可见横断面里外都是蜂窝眼。#p#分页标题#e#
从民国初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是茶汤李的鼎盛时期。据了解当时北京城里共有9把茶汤壶,李记茶汤就占了6把,可见其人气之旺。新中国成立后,茶汤李依然维持老传统,在白塔寺继续其茶汤买卖。 1952年,李世忠参加在天坛举办的北京物资交流会,以茶汤等小食品取得大会一面红旗。但好景不长,1959年歇业,大铜壶也在文革中毁于破四旧。
改革开放后,李世忠带领其子李连宝等九个子女,于1985年阴历腊月二十三,在北京地坛新年文化庙会的风味小吃一条街上亮相,茶汤李的招牌重新挂了起来。后在在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背后临街的宫门口胡同里开始营业,一些大商场也开设了摊点。
在北京还有好多家茶汤李,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天桥茶汤李。天桥李氏原是老北京天桥糖子李的后人,祖上是卖糖果的。解放后因为这种用手工在露天制造的糖子有碍食品卫生,故不允许再经营,文革后便改行卖了茶汤。茶汤李服务商标有非常大感召力,又有可喜的经济效益。因为1993年前中国不受理服务商标的注册申请,因此也没办法得到保护,白塔寺茶汤李、天桥茶汤李这两家曾就用权、继承权问题起过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