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漆器的基本介绍平阳漆器制作技艺已在青街李氏一家传承90多年。漆器制作主要使用天然生漆、陈年瓦灰、夏布等材料,纯手工制作。从选料、制模、塑胎、髹饰至成品,需要数十道至上百道工序,工期长达三个月。作品庄严美观,保存年限长,珍藏价值高,生产过...

平阳漆器的基本介绍
平阳漆器制作技艺已在青街李氏一家传承90多年。漆器制作主要使用天然生漆、陈年瓦灰、夏布等材料,纯手工制作。从选料、制模、塑胎、髹饰至成品,需要数十道至上百道工序,工期长达三个月。作品庄严美观,保存年限长,珍藏价值高,生产过程环保无污染。
阳漆器的制作很考究且颇为不容易,从选料、制模、塑胎、髹饰至成品,每件成品要经过数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艺很复杂,制作和阴干等都十分浪费时间,故一器之成总是需要数月,珍品则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具体制作工艺步骤有13个步骤。
1.塑造泥胚:先用木料以佛像结构订制骨架,然后以江土混合麻绳捆实形成佛像大体动态与姿势,再充实肌体进行面部表情处置,最后修光。
2.胚模制作:依据佛像的结构原理进行规划切片,然后以软硬模版相结合进行翻制,最后再对模版进行细部衔接处置至胚模制作完成。
3.选料:使用天然生漆、陈年瓦灰、夏布(苎麻布)。
4.洗麻、浸麻:将夏布(苎麻布)浸泡清水数十分钟,晾干后用。
5.裱布:在胚模上,先用水裱上两层毛边纸,刷上脱离剂两道,再刷上推光漆,然后用生漆刷上数道作粘合剂裱褙上夏布。
6.上细灰:用生漆加陈年细瓦灰调制成漆,将调成的细灰均匀刮附于胚模上,阴干。
7.上浆灰,阴干。
8.布布、布麻:用料灰将夏布、麻丝贴实于胚模及接缝处以增加接缝处的结实。
9.上粗灰:用生漆加陈年粗瓦灰调制成漆,刮附于阴干后的夏布上。需要刮得平整,厚薄均匀,并达到肯定厚度。镶嵌工艺除底灰外,还要上一次细灰。
10.刮浆:用薄灰料将胚孔隙刮平。
11.脱模:待漆灰完全阴干后,逐步脱去胚模,留下漆布“雏形”。
12.砂磨:砂磨分粗磨和细磨;粗磨主修边,细磨主修面部、衣纹及手脚部位;然后以生漆和细瓦灰进行修补;最后进行整体磨光。
13.装饰上彩:(1)先以黑漆、朱漆做底形成统一色调,然后依据色彩调和及搭配做好主面积色彩;再分别运用大、中、小及勾线笔依据佛像形态设计描绘出相应图样。(2)先用稀朱漆做一次底,等阴干后再二次用朱漆做底;然后依据季节变化调制生大漆做粘合剂,借助经验控制好干湿程度,最后进行传统按金。以上两种装饰办法都要进行最后的透明漆处置,使漆器佛像能产生深沉古朴、瑰丽神奇、韵味无穷的艺术成效。
每一步骤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不可以出现差错,也正是这种独特而细致的工艺才能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完美的漆器作品。
平阳漆器制作技艺制作主要使用天然生漆、陈年瓦灰、夏布等材料,纯手工制作。从选料、制模、塑胎、髹饰至成品,需要数十道至上百道工序,工期长达三个月。作品庄严美观,保存年限长,珍藏价值高,生产过程环保无污染。
常用髹饰的办法为:描绘、镶嵌、刻划、研磨、泼酒、堆塑。到今天百年来,平阳漆器继承了温州漆器技艺特征,经过持续的革新,博釆众长,便之工艺齐全,技艺精湛,观赏和实用并举。
商品特征
平阳漆器的制作很考究并颇为不容易,从选料、制模、塑胎、髹饰到成品,每件作品要经过数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现在经过简化,具体的制作工艺步骤还需要13个步骤,每个步骤一环扣一环,才能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独特而细致的漆器作品。
历史民俗
1920年,第一代传人李行撑在福州学习并从事漆器制作技艺。
1955年,李行撑与其子第二代传人李盘忠创作了大量出色的漆器作品,其中《皓月红烛》《拉网》《老子出关》在全国美展中获奖。
1956年,李行撑、李盘忠父子回到家乡平阳,在顺溪陶瓷厂工作,从事并传承漆器制作技艺。
1980年,李盘忠创办平阳县青街陶瓷工艺厂,开始较大规模地生产漆器,其制作的《观音》《西方三圣》等作品销往各地。
1990至1998年由李盘忠之子第三代传人李信江、李建明兄弟创作的漆器作品《三宝佛》《玄坛元帅》《四大天王》《四面地藏王》分别被福建太姥山蝙蝠洞、被武夷山、被江苏南通南山寺保存和珍藏。李信江之子第四代传人李伟创作的漆器作品《观音三十二应身》被青田佛教会购买。他的《释迦牟尼说法像》《合掌观音》《滴水观音》等漆器作品被平阳县非遗馆珍藏。
获奖荣誉
平阳漆器于2012年被列入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